【编者按】12月26日,我院火速集结200余名医护人员,星夜出发,奔赴社区一线,投身到全市核酸采集会战当中。连日来,他们不辞辛劳,克服天气严寒带来的身体不适,以“敬佑生命、救死扶伤、甘于奉献、大爱无疆”的崇高职业精神顽强奋战在疫情一线,谱写着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,书写着气壮山河的抗疫篇章。本号今天推出《为了千万人安宁》——“抗疫”一线系列报道之二,请看针灸一科主治医师张勇的抗疫日记。
从12月16日接到紧急召集核酸采样外援队的任务已经过去很多天了,我仍然像往常一样在科室工作,随时等待上级的指令。 12月16日下午两点钟接到支援命令,我与我科同事王瑞森第一时间报名,三点钟在医院门诊楼下集合待命,最终我们二人被分配到了距离单位较远的枣园小区。 正在我们准备出发的时候,外援队接到枣园求助,需要两名医护人员,协调参与夜间核酸采集工作。队长问,现在枣园需要两名队员支援夜晚核酸采集,时间从当晚的十点到第二天早上七点,有谁愿意去? 此时外面气温在3°左右,如果夜晚来临,温度必然是降到零度以下,在零下几度的寒冷冬夜里通宵工作,寒冷、饥饿、困乏的感觉仿佛已经扑面而来。总队长话音刚落,二十多人的队伍出现了片刻的沉静,我与王瑞森对望一眼,看了下身边的队员们,同时举起了右手,“我们去!”在队员和队长赞许的目光中,我们返回科室,准备上床睡觉,养精蓄锐,静待夜晚的那场硬仗。
夜晚9:00,洗簌完毕,我站在更衣室的窗边,望着窗外的夜景…… 夜晚的街景十分美丽,北大街十字路口及附近的霓虹灯发出暖黄色的灯光,远处大厦上的钟声,都让路上稀少的行人回家的步履更显匆匆,路边高大的国槐仍然苍翠遒劲,天空一轮皎洁的明月……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,一座生机勃勃的城市。有一群人在背后默默奉献,我们也许不知道他们在哪儿,但我们知道他们就在那,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。
脱衣服、手消毒、戴帽子、戴口罩、戴鞋套,熟练的穿上防护服,已经不记得是第几次穿上战袍了。疫情就是命令,穿上防护服就是拿起枪投身战场,我与王瑞森默默地都没有说话,互相检查对方迅速投身战斗。 临近1:00,采样的队伍逐渐稀疏,大家都很有默契地保持1米间距,没有喧闹,没有争吵……我机械地打开包装,取出咽试子,采样、封管、消毒、酒精擦拭了一遍又一遍的双手已经逐渐冰冷麻木,冬至的夜冰冷刺骨,困意一阵阵袭来,又被凛冽的寒风吹散,我们互相之间已经不再说话,为了节省体力和精力,我扭头看了眼王瑞森,他搓搓手、静静地坐着,没人的时候稍显无聊,我们就静静地等着……突然有人从后面拍了拍我们的肩膀,放了一大袋子奶茶就匆匆离开,让我们甚至都来不及感谢,过了一会又有人送来了一袋子热气腾腾的汉堡,我们刚想拒绝却被这身防护服限制不能离开位置。 我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关怀懵住了,丝丝暖流在大家心中流淌过,皎洁灯光下那一声声的“你们辛苦了”让我心中莫名感动,我想起来抖音上看到的一句话:保持热爱,奔赴山海。我瞬间觉得身体充满力量,冬至的夜晚似乎也没有那么寒冷了。早晨7:00,天空仍是漆黑一片,却依稀有些亮光洒进来,沉寂了一夜的城市也逐渐苏醒,采样点的人们渐渐排起来了队伍,不断地有人向我们问候“你们守了一晚上呀……辛苦你们了”,丝丝暖意驱走了仅存的困意,我站起身跺跺脚,抬抬头仿佛看到了天空中有万道霞光射进来。
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,有勤劳质朴的人们,有默默奉献的“大白”,你们不知道我们在哪里,但你们知道我们就在那里……这也许,就是我们保持热爱,奔赴下一场山海的意义。